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这句偈,常常被学佛人信手拈来。可是,其意如何呢?在网络上搜了一下,发现有匿名人的解说,有法师的解说和仁波切的解说,各人的解说不尽相同。而我的理解也与网络上的不同。今天,写写我的解读,以此互鉴而惠众。
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出自《六祖坛经》无相颂。“佛法在世间”的这个“世间”,即指众生世界(有情世界)。“不离世间觉,”的这个“世间”,则是指学佛修行人的一切世俗之事务,如工作、学习、走路、吃饭、买卖经商、人与人交往等等包罗万象,乃至众生的起心动念一切思维活动。觉,就是觉悟,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那么这句偈的意思呢?说白一点就是:佛教啊,在这个众生世界,人(众生)要学佛觉悟证圣道,一切都离不开世俗中的工作、学习,吃饭、走路、洗衣、做饭、买卖、交流,起心动念等等一切事务。在这些日常的事务上来觉悟而达到与圣人一样的这么一个人。离开了这些世俗事务,要想觉悟证圣道,恰如求兔角,兔子没有角,所以根本不可能。
那么,怎么做才是觉悟呢?就是南无羌佛说法《学佛》中说的:“其实我们的人啦,要成为一个不生不灭,离开生老病死苦,最后成为一个自由的、幸福常乐的、神通广大、无有障碍的这么一个人,也就是圣者的人,那需要两件东西。哪两件呢?就是修行,学法!”中的修行两个字!修行就是在觉悟。
又怎么修行呢?南无羌佛说法《什么叫修行》:“……如果你以大悲之心不需尽量,自然完美如法按照八基双七支行条执行,这才叫修行。”就是我们在世俗一切事务的与人交往中,把或冤对、或逆缘、或不顺心、或相互间有意见之人、或逆境之事、或各种顺缘境做为所缘,三业践行 《什么叫修行》 ,把“十善、四无量、六波罗密、四摄、八基双七支”,依法落在实处,最后使自已在未加强制的情况下,能日日自然生发如法于双七支,又不执着,归于当体空性的这么一个如圣者般行持的人。
具体世俗之事中如何修呢?举个例子:在单位,同事之间会涉及到很多的事,办公室内的卫生,是员工自己搞的。当初,自认是学佛人,比平时多做一些。但是,某天发现,我们办公室的日常擦桌子扫地拖地只有我一个人在搞,我就起了烦恼,一个念头起来:我也不搞看看,看别人会不会搞。这念头一起,另一个念头马上就跳出来了:我是学佛人,佛陀师父说过,要利益一切如母众生,要知恩、报恩,搞卫生这点小事如果还要计较的话,那就不是学佛人了,要成为一个圣人,就要遵照佛陀师父说的去做。想到这里,我就马上站起来搞卫生了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我把搞办公室卫生当成我的本份事,再也不去想别人有没有搞,也没去想我是学佛人就要多做。现在,能不起分别地做了。我的理解是:从烦恼念头一起,到再也不起分别自然去做的过程,就是修行。这就是从很平常的世俗之事务中的觉悟。
修行的过程,有时像攻克课题,要一个一个地从念头上和言行上去攻克。无始以来执我为有的自私自利的习气习惯时时会跑出来。比如,贪便宜之心,在买菜买水果时,最好价格便宜一些,重量抹去一些;吃饭中,自己喜欢吃的菜最好别人少吃一点,我能多吃一点;干活做事时,最好我的轻松一些,别人多做一些;路上塞车,最好别人先让我,让我先通过;发奖金时最好我最多……等等等等,在这些一个个对境中,把自己的凡夫三业,改造成一个全然平等利他的行持。买菜时的贪心攻克了,还有吃饭时的,干活时的,发奖金时的,一个一个地攻克,一次不成功,二次、三次,一定要修到成功为止。使自己在所有的对境中,不起贪心、无有占便宜的心,做到平等自然而不执着。延伸开来,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凡夫之心念和行为,需要修正。比如:我写文章,谈心得,说感受,其目的端正吗?是为了利益众生在做?为了表现自己?为功德而做?我们弘扬佛法,被别人赞叹,心里边有没有沾沾自喜?是不是执着于这些赞叹?对待各种因缘的人,能不能做到平等对待?利益他人时,有没有亲疏?有没有顾虑自身得失?看到别人批评我了,有没有反思?别人误会我了,有没有起烦恼?有没有想报复?等等等等。一切的世俗事务,都是自已修行觉悟的助缘。修行,就是在这些事务中觉悟。
修行就是在践行佛法,一切世俗事务是修行必须的缘,离开了这些世法俗务,就没有修行两字,就谈不上践行佛法。犹如磨刀没有磨刀石,就谈不上磨刀一样。所以,有空要多恭闻学习南无羌佛的说法和法音。佛法在世间,还是该工作就工作,学习还是学习,吃饭还是吃饭,走路还是走路……,只是在这些世俗事务中,践行南无羌佛说法《什么叫修行》,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、正自己的行为,最后使自己的凡夫三业:在世俗的工作、学习、吃饭、走路、洗衣、做饭、买卖、交流等等一切世俗事务中不起现行,依佛陀的教法修正成为与圣者一样的行持。
以上“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”的义理为个人理解,涉及法义问题应依佛陀法音为准印证。修学《极圣解脱大手印》,《藉心经说真谛》,《学佛》和《什么叫修行》,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