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所看到的历史,是有人想让你看到的故事。作为个人的历史,传记也不例外。
以前看过的佛陀传记、故事版本很多,但大多有怪力乱神的嫌疑。直到读到一行禅师的《佛陀传》,才对此有了新的认识。至少,一行禅师在努力将佛陀悉达多还原成一个人。
人物传记,如果讲的都是非人类的故事,那还叫传记吗?可惜这样的所谓传记太多。
教师节前夜,翻出这本一直以来最想推荐的书,策划痕迹似乎太过明显。
佛陀的的确确是一位职业教师,正式办学从教近50年,僧团学生数以万计。
我们的孔子也是老师,弟子三千,不过他是一路求官从政不得,才从事的教育。
作为释迦国的王子,悉达多年轻的时候过得无忧无虑,身在深宫,众星捧月,锦衣玉食,直到娶妻生子,他对人生和人世的疾苦一无所知。
觉醒发生在他仅有的几次出宫经历,在亲眼目睹人间疾苦之后,他萌生了离家探寻帮助人脱离生老病死轮回之苦的念头。
一个拥有幸福家庭的人,决定离家出走有多么痛苦。二十出头的释迦王子,从此遁入荒林,追随各派大师学习修行,却一直找不到出路,最后不得不尝试苦修。
几年苦修,让悉达多瘦到前胸贴后背,三十岁的他看上去比八十岁的老人更苍老虚弱。
他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,来到一颗毕波罗树(菩提树)下,放牛娃给他抱来牛草为他铺垫敷座,牧女送来乳糜为他续命。他发下毒誓,再不证悟,便再不起身。
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佛性。
七天之后,大彻大悟的佛陀决定起身,将自己的证悟告知更多的人。他用放牛的比喻告诉放牛娃和牧女,他善于用生活中的事物来演绎自己发现的真理,渐渐积聚起越来越多的追随者。他身体力行,即使化缘乞食,也不例外。至于建精舍办学,他更是亲力亲为。
不过,他有时也对僧团中出现的问题感到头疼,甚至束手无策。尤其是后期僧团被迫分裂时,他心力憔悴,只能放手不管。他为僧团的未来感到忧虑,对自己所传播的“佛教”命运感到担忧。
佛陀为传播自己的学说,将兄弟、儿子都劝说出家,这对于现实家庭来说却是残酷无情。尤其是被他曾经抛弃过一次的妻子耶输陀罗来说,更是如此。钟丽缇版《色戒》曾发出过这样的良心追问。佛陀和电影里的男主角一样无言以对,却无法改变自己的想法。
这是作为人,尤其是男人,作为人子人夫人父的佛陀,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拷问。
因为对与普通现实中人来说,前世、来世都属虚妄,今生今世才是唯一。
佛陀悉达多和他开创的原始佛教,并未对前世与来世展开过多的探讨,因为他希望人们解脱的就是现实的苦,到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去寻找超脱的智慧和力量。从记录原始佛教和佛陀语录的《阿含经》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。这与他的徒子徒孙们集结演绎出来的佛经有很大的差别,而他本人也还是没有被神化的一名老师。
佛陀80岁的时候,仍然传法不辍,直到某一天食用过信徒供养的菌菇汤,开始出现腹泻,预告大限将至,他带着亲信弟子来到两颗毕波罗树下,安静地涅槃而去。
在佛陀涅槃的一章节,一行禅师这样写道:“佛陀见过的白云,仍在天空;佛陀走过的路,仍在我们脚下。”
最后只想说的是,佛陀是觉悟者,与法力无边的佛祖没有关系。他不能保佑你,但也许能帮助你有所觉,有所悟,发现并拥有真正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