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北朝后魏时代,台山灵鹫寺,每到春天三月,依例举行无遮斋会,不论出家、俗家、也不分善男或信女、老的或少的、有钱的还是穷人、甚至乞丐,都可以平等参加,饱食一餐,平等施食,适时表示佛法...
【 因果故事】 童子献珠供佛
省庵大师云:“入道要门,发心为首;修行急务,立愿为先。愿立则众生可度,心发则佛道堪成。”学佛人要成就,为何发心为首?发心是指什么?是发愿吗?
【 因果故事】北周武帝灭佛灭道坠入地狱,因果不昧
北周武帝灭佛灭道坠入地狱,因果不昧
【 佛教故事】游四城门后生起出离之心的悉达多太子
悉达多太子出城游历,照见世间老、病、死──种种不如意之苦常相围绕,深刻觉察生命之无常,进而觉照、发起出离无常之慈心悲愿,走向觉悟之道。生活中,老病死苦何尝不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,却...
【 佛教故事】比丘尼众善巧度化恶徒
凶恶之徒得比丘尼众善巧度化,改过迁善;蒙佛教化,出家修行,得证道果。诸佛菩萨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心行平等,悲悯救济一切众生。
【 佛教故事】以杀生而求延生,于延生之道更远
普劝世人,凡遇有病的人,请医生治疗之外,应劝他做善消灾,戒杀放生,诵经礼佛求忏悔。
【 佛教故事】沙弥罗怜悯过去生的五位母亲
沙弥罗出家修行证得阿罗汉果,自知宿命,见到五位过去生的母亲为生离死别而痛不欲生,体悟到欲爱缠缚之苦。
佛教故事:两头鸟带给我们的启发
大家千万不要与愚痴妥协,要知道怀着贪心、嗔恨、愚痴的人在还没有伤害别人之前,自己就深受其害了。因此,我们要依佛陀教戒:勤修“戒定慧”,息灭“贪嗔痴”。这才是一个聪明乃至有智慧之人的...
阿底峡尊者是如何修忍辱的?
想求得不嗔恨,必须要修忍辱的无量功德,逆我者不怒,恨我者不嗔,气我者不恼,辱我者不恨,泰然处之,无扰于心,无恼于己,积如此忍辱功德,才是真正行者的风范。
念珠不见了,佛还在呀!
学佛是用佛陀的教导来净化和践行自己的身心,超越生死,普度众生。要清醒地记得,我们是为自己的解脱而学,我们学习的是佛法,我们依止的楷模标准是佛菩萨,而不是其它。同样的,如果我们依法不...
他们之间的差距,很有感触!
经历四百年沉浮,高谈的心才能真实迈进一步。等高谈的人能够如实伸出利他的手,那在利他心中劳作的人早已在福德的所依中解脱了。
民间佛教故事:莲花池神对修行人的追问
若真修道人,不见别人过。常看人人过,何时得解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