既然因缘所生的一切,我们不可能真实的拥有,也不可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快乐,所以真正的快乐就是无执无求。心不执求,心无罣碍,才是真正的自由。
修行正道之路只能自己走!
修行正道之路每一个人都得自己走,如果你往前一步,你就接近目标一步:如果往前走一百步,就接近目标一百步;如果走完了全程,就到达了最终的目标。
鱼篮观音的来历
元朝时,浙江吴兴有个名叫觉岸的僧人,写了一部名叫《释氏稽古略》的书,其中记载了马郎妇(又称鱼篮观音)的传说。
【佛教故事】释迦世尊与提婆达多的前世因缘
南无释迦牟尼佛住世时代,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,偏偏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,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,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,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,甚至诽谤佛陀的...
【佛教典故】什么是苦种呢?
愤怒、怨恨名为苦种,贪求五欲如同吐出的食物,臭秽不堪,所以说它会生出臭味。对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六根的纵情放逸,如同恶臭液汁的流出,令人可怕,而放纵六根的结果,贪爱、忧愁、诸恶不...
要断除六道轮回的苦,一定要断除攀缘的心!
佛陀说:“我所说的是心不要攀缘——要用心去付出、去施舍而能无挂碍、无执着;能做到三轮体空,这才是真布施,若心有执着、挂碍,就叫做攀缘心。”
【佛教典故】愚者和智者的特性!
愚痴的人在诸事不顺遂时,满心哀愁,神情沮丧,一旦事事如意时,则又雀跃不已。这就是愚痴人的特性;智者则不因生命中的得失而动摇心志。
【佛教故事】赞叹佛的功德有多大?
赞叹佛的功德到底有多大?
【佛教故事】佛陀心目中理想的弟子应该具备的条件你知道吗?
不但身相端严,威仪具足,并且勤于奉诵经典,精进修持,具足众戒,稍有一点小过错,便戒慎警惕,忏悔不已,更何况大的过错呢?他们对于正法也都能如法受持,不忘失一句一偈,这样的人真可媲美声...
【佛教故事】樵夫和蛇
人生不离“念”,如果“心”字被“贝”所取代即成“贪”,所以有“人心不足蛇吞象”之说! 当欲望无止境时,如洪水猛兽,彻底淹没在贪图利益的“陷阱”中。
【佛教故事】诸恶不生,行住坐卧便能常觉安乐!
眼耳等诸根如果不加以防护,让它随逐于外境,那么贪欲烦恼就会随之生起;反之,日夜守护,使它不放逸,则诸恶不生,行住坐卧便能常觉安乐。倘若修行实践八正道,便能解脱生死,不再受生污秽烦恼...
【佛教故事】“狗”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
八仙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,我们从小就知道“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”的传说,八仙之一的吕洞宾,更有“狗咬吕洞宾,不识好人心”的典故。为什么吕洞宾对“狗”那么好,却落了个“不识好人心”的结局...
【佛教故事】舍得舍得,有舍才有得;丝毫不舍,如何能得。
舍得舍得,有舍才有得;丝毫不舍,如何能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