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 佛教故事】游四城门后生起出离之心的悉达多太子

悉达多太子出城游历,照见世间老、病、死──种种不如意之苦常相围绕,深刻觉察生命之无常,进而觉照、发起出离无常之慈心悲愿,走向觉悟之道。生活中,老病死苦何尝不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,却视而不见,或消极逃避,或以小苦为乐,自锢于无明化城

【 佛教故事】比丘尼众善巧度化恶徒

凶恶之徒得比丘尼众善巧度化,改过迁善;蒙佛教化,出家修行,得证道果。诸佛菩萨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心行平等,悲悯救济一切众生。

【 佛教故事】以杀生而求延生,于延生之道更远

普劝世人,凡遇有病的人,请医生治疗之外,应劝他做善消灾,戒杀放生,诵经礼佛求忏悔。

【 佛教故事】沙弥罗怜悯过去生的五位母亲

沙弥罗出家修行证得阿罗汉果,自知宿命,见到五位过去生的母亲为生离死别而痛不欲生,体悟到欲爱缠缚之苦。

佛教故事:两头鸟带给我们的启发

大家千万不要与愚痴妥协,要知道怀着贪心、嗔恨、愚痴的人在还没有伤害别人之前,自己就深受其害了。因此,我们要依佛陀教戒:勤修“戒定慧”,息灭“贪嗔痴”。这才是一个聪明乃至有智慧之人的选择。

阿底峡尊者是如何修忍辱的?

想求得不嗔恨,必须要修忍辱的无量功德,逆我者不怒,恨我者不嗔,气我者不恼,辱我者不恨,泰然处之,无扰于心,无恼于己,积如此忍辱功德,才是真正行者的风范。

念珠不见了,佛还在呀!

学佛是用佛陀的教导来净化和践行自己的身心,超越生死,普度众生。要清醒地记得,我们是为自己的解脱而学,我们学习的是佛法,我们依止的楷模标准是佛菩萨,而不是其它。同样的,如果我们依法不依人,那即使出现某些负面事件,佛法的真谛仍然旭日光耀。

他们之间的差距,很有感触!

他们之间的差距,很有感触!

经历四百年沉浮,高谈的心才能真实迈进一步。等高谈的人能够如实伸出利他的手,那在利他心中劳作的人早已在福德的所依中解脱了。

民间佛教故事:莲花池神对修行人的追问

民间佛教故事:莲花池神对修行人的追问

若真修道人,不见别人过。常看人人过,何时得解脱。

拜神不如礼佛

拜神不如礼佛

所谓“敬鬼神而远之”,鬼神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对象,解除不了愚痴烦恼。拜神不如礼佛,能够访求到具德的善知识,这才是真正可以依止而获得真实利益的途径。

惜取愿心,践行可贵!

很多人都知道要修行,也知道要发大心、立大愿;发心立愿很简单,但要恒持道心却不容易。世事无常,今日虽平安,明日却难料,如果发下好愿却动辄心生退转,把有限的光阴浪费在犹豫不决上,实在太可惜了!

“不知者无罪”是不是真的 ?

“不知者无罪”是不是真的 ?

因果不昧,不会因为你不学佛不知道因果就逃过因果的定律。如同掩耳盗铃,铃声大作,四众皆知,群起喊捉,只有你听不到而已;而且,往往因为不知,就不会生起敬畏之心去三思而后行,不会去提前穿上防护的盔甲,如此才最容易受到伤害。

怎样才是对佛真正的供养?

供养其实是一种难舍能舍的修行,亦是一种对佛菩萨恭敬感恩的表法,更是为自己广种福田的大好因缘。而依于菩提心行的种种正法行持,更是将供养心化为了实际行动,从而为自己建立起种种实相功德。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61809928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1043863817@qq.com

节假日休息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